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肌群,是人体最强壮的骨骼肌,由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组成,起点分别位于股骨上端或骨盆上端,止于胫骨结节。功能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维持膝关节稳定性、进行屈膝和伸膝运动、维持髋关节稳定性等。
腘绳肌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起点分别位于坐骨结节或股骨,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胫骨内侧髁内侧面或腓骨头。功能可以影响髋、膝两个关节的伸、屈、旋内、旋外运动。
腘绳肌与股四头肌互为拮抗肌。伸膝时,股四头肌是原动肌,腘绳肌是对抗肌;屈膝时,腘绳肌是原动肌,股四头肌是对抗肌。
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该一起练还是分开练?
百度的AI智能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应该分开练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作为腿部的主要肌肉群,它们的训练应当分开进行,以充分利用训练效果并避免相互干扰。这种分开练习的方法有助于确保每个肌肉群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刺激,从而提高训练效率。
维持腘绳肌和股四头肌两组肌肉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姿势不良和膝关节不稳定。大腿后侧的腘绳肌作为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拮抗肌,能够辅助前交叉韧带(ACL)限制胫骨前移。
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比(H-Q ratio)指屈膝的最大力量除以伸膝的最大力量。H-Q是赛季前进行ACL损伤风险预测及术后重返赛场的进阶标准。ACL损伤后康复过程或ACL损伤预防中应注意腘绳肌的力量训练;ACL术后康复应采用该指标进行评估。
传统上讲,理想H-Q比例是3:5,即腘绳肌肌力是股四头肌的60%。这个数值最早由Klein和Allman在1969年提出的,并作为标准一直使用至今。对于运动人群来讲,H-Q力量比低于60%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60%的值足够。
使用鹊动膝关节伸展测训单元和膝关节屈曲测训单元的等张测试模式,可以便捷完成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比测定。在每台机器上测试一次最大重复力量(1-RM)并进行比较。如果无法完成1-RM测试,请采用重复次数变化测试或负荷变化测试(X-RM),通过软件推算1-RM。
鹊动系统通过负荷变化测试推算1-RM
为了获得更好的肌力平衡,可以通过膝关节伸展或膝关节屈曲测训单元(①号机和②号机)进行抗阻训练,改善H-Q力量比。一般来讲,需要增强腘绳肌力量,可以采用鹊动膝关节屈曲测训单元(②号机)。
除了等张测试,还可以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长肌力测试。鹊动多关节智能评估与训练系统①号机和②号机同样都可以实现。
离心训练和向心训练是力量训练的发力模式。
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肌肉缩短,比如手持哑铃屈曲,屈肘的过程是肱二头肌的向心收缩过程。
离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肌肉被拉长,比如手持哑铃伸展,伸肘的过程是肱二头肌的离心收缩过程,也就是肌肉既被拉长又处于收缩状态的一种收缩形式。
研究指出,传统等张向心训练以及单纯等张离心训练,效果都比较局限,尤其是在离心收缩力的改善方面比较薄弱。等张向心与离心收缩训练结合,可使肌肉素质获得显著改善,包括肌肉体积变化、等张力量、爆发力等方面。除了运动训练,离心训练在康复中至关重要,在康复中应加强薄弱的离心动作控制。
相比传统向心训练,离心训练有很多优点,包括提高肌肉协调性;提高肌肉爆发力、力量和运动表现;防止运动损伤;促进肌肉恢复;改善身体平衡性;增强身体减速能力。
CON-ECC(向心-离心训练法)
1~2秒向心和1~2秒离心的组合训练。
EE(慢速离心训练法)
1秒向心3~4秒离心的组合训练。
SUP (超负荷训练法)
在采用105%甚至更大的负荷时用1秒向心3~4秒离心。
2UP/1DN(双起/单下)
使用40%~50%的常用重量进行训练,一侧不做功,而另一侧用1秒向心3~4秒离心做10RM的训练,继续换另一侧。
研究显示
大强度离心收缩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配合,对力量改善有以下益处:
促进等张收缩力量的提高,有利于推迟肌肉力量提高过程中停滞现象的出现;
当离心收缩训练的动作速度较慢时,可更好地促进肌肉体积的增长;
当离心收缩训练的动作速度较快时,可更好地促进肌肉爆发力的提高。
离心训练如何和向心训练进行结合?针对不同的训练对象如何把握离心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等等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骨骼肌在相同的运动负荷下,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产生更大的力。同一肌群的最大离心收缩力是向心收缩力的1.4-2倍,平均在1.5倍左右。如果在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期时使用同样的运动负荷,并不能真正训练肌肉。
上文提到的鹊动①号机和②号机,分别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并可以分别编辑向心和离心的阻力负荷、向心和离心收缩时间、向心和离心收缩保持时间,实现最大程度刺激肌肉生长潜能。
举例,使用针对腘绳肌的②号机进行组内训练时,1秒向心,向心阻力10kg;3~4秒离心,离心阻力15kg。完成3组,每组12RM。
鹊动系统等张训练向心离心训练组合运动参数
鹊动系统等张训练实时运动反馈
如您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
特别提示:“普康科健”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康复医学、体育科学和体质健康等领域的知识和产品信息,在撰写和汇编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科学来源追查,尽可能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您发现文章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