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来看,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0.5/10万人,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可能更高,约为13.7/10万人。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在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也相当庞大,据统计,我国有100万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并且每年以约1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患者中,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截瘫等各种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问题,给康复医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瘫痪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指由于脊髓受到外伤、肿瘤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和运动损伤等。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损伤或不完全损伤
这是康复的基础,包括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病情恢复。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炸和刺激性食物,适当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滋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等,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炎症,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等进行抗炎治疗。
中医理疗在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摩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帮助活血通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方法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关节活动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等速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其核心在于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获得恒定的角速度,即在训练中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但遇到的阻力会随着用力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以此确保运动肢体的肌张力处于最佳状态。这种训练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
等速肌力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肢体协调对称性训练、提高肌力、增强身体灵活性、减少痉挛发生、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纠正异常姿势等。这种训练方法广泛适用于多种情况,如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萎缩,脑性瘫痪、脑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肌肉或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萎缩,以及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等。
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如进食、如厕、穿衣等,以帮助他们重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脊髓损伤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在《等速技术在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回顾性分析了医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悬吊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3个月。
研究组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肌力角速度为60°/s、90°/s、120°/s,肌耐力角速度为180°/s,按照上述顺序每种角速度训练5分钟/次,1次/天,5天/周。结果发现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平衡功能评分、下肢肌群表面肌电水平和自理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运动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可使肌肉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承受最大阻力,还可适应患者肌力强弱调整角速度,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力和肌耐力,降低或延迟局部肌肉疲劳,从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自理能力。
如您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
特别提示:“普康科健”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康复医学、体育科学和体质健康等领域的知识和产品信息,在撰写和汇编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科学来源追查,尽可能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您发现文章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