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跑训练
在阻力跑练习过程中,随着阻力负荷的增加,运动员触地时的驱动时间(向心阶段)、躯干的前倾角度都将随之增加。为克服附加的阻力负荷,运动员的髋部和腿部伸肌群就必须释放更多的神经冲动和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经过长期训练后,运动员髋部和腿部伸肌群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和同步释放神经冲动的能力将会得到提高,进而使上述肌群的力量输出速率得到提高。
随着阻力负荷的增加,运动员的摆臂幅度也会随之增加。在跑动过程中,摆臂动作具有调控腿部动作和步态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强有力的摆臂动作将会增加运动员加速跑时的向前驱动力。经过长期训练后,运动员在非负荷状态下的摆臂技术将得到积极改善,进而增加运动员触地时的向前驱动力。
助力跑训练
在助力跑练习过程中,运动员的触地时间将随助力负荷的增加而减少,步频将提高。步频的急性增加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经过长期训练后,将转化为非负荷状态下运动员步频的提高。
在助力跑练习过程中,运动员触地时所产生的动作冲量也会随跑速的增加而增大,所引起的牵张反射也会随之增强,从而导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电活性在触地后出现显著增强,这也意味着肌肉刚度的增加,在拉长-缩短周期中,肌肉刚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在离心阶段承受更大的牵拉负荷,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并在随后的向心收缩中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更大的地反力。
速度的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最大速度训练。而最大速度训练的比例越大,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的几率就会越大。在阻力跑练习过程中,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的原有平衡都将遭到破坏,并在更高的速度平台上得到重建。因此,助力跑是突破速度障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通过ESP1080将实现恒力抗阻、变力抗阻、恒力牵引和变力牵引训练,最大持续阻力达到16公斤,瞬时最大阻力达45公斤(最大持续时间不超过3秒),最大训练速度达14米/秒,最大训练距离100米,很好地满足阻力跑和助力跑的训练需要。
然而,过大的阻力跑负荷可能会导致运动员躯干前倾幅度的增加和踝、膝、髋关节的屈伸范围减小;同时,过大的助力跑负荷可能会导致运动员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着地距离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正确的短跑技术结构,并增加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在开发ESP1080系统时,加入了视频影像单元,通过摄像机实时采集运动员的影像并与ESP1080数据同步回放,观察动作结果,避免出现在触地时蹬伸不充分的情况。
有了田径场“黑科技”的助力,也要注意阻力跑和助力跑属于速度性训练,要求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具有较高的兴奋性,运动员在进行助力跑和助力跑训练时必须处于最佳的生理机能状态,教练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负荷,避免破坏短跑技术结构和增加运动损伤率。
如您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
特别提示:“普康科健”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康复医学、体育科学和体质健康等领域的知识和产品信息,在撰写和汇编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科学来源追查,尽可能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您发现文章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