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我国首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服务团体标准》发布,有助于规范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增强脑瘫儿童康复服务能力,从疾病预防、早期发现、状况评估、及时干预等方面为庞大的脑瘫患儿群体的康复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是脑瘫?

脑瘫(cerebral palsy,简称CP),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脑瘫儿童现状

2012年起,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李晓捷、姜志梅教授课题组与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邱洪斌教授课题组联合开展了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十二省市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我国小儿脑瘫的最新发病率和患病率。

结果显示,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为2.48‰(155/62591 例),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经比较,河南、陕西、安徽、青海和重庆5省发病率高于北京市。

以小儿脑瘫发病率患病率2.48‰计算,在我国0-14岁的儿童中,至少有脑瘫患儿500万,脑瘫的防治与康复无疑是一项巨大而艰苦的工程。

脑瘫患儿的康复

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利用力学原理,通过器械辅助或徒手改善患儿运动障碍,矫正患儿的异常姿态。除被动接受治疗外,运动疗法更注重促进患儿主动运动,以达到治疗效果。


脑瘫儿童的康复要坚持康复训练,让各个关节与肌肉得到锻炼,坚持正确的走路姿势训练是最基本且有效的康复方法,让儿童的上肢与下肢平衡得到锻炼与改善。

如何做到正确走路姿势训练?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推荐

减重步态训练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指出减重步态训练是脑瘫的基本康复治疗技术。


机器人技术以往常用于脑外伤、脑卒中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目前已逐渐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治疗中。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脑瘫患儿治疗中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如下肢康复机器人可对患儿进行下肢肌力训练、步态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下肢功能,促进患儿协调与平衡能力的提升。

G-EO步态训练系统是世界上功能多样的减重步态训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如部分动作、地面步行和模拟上下阶梯运动,以及被动、主动辅助和主动模式训练可简单切换,在整个连续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个患者进行阶段的特定治疗。

G-EO步态训练系统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该系统已被证明在多种应用中获得了卓越的效果,如脑瘫、帕金森、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等等。

 循证依据 

   文献摘自 

Smania N, Bonetti P, Gandolfi M,et al.

脑瘫儿童进行重复性运动训练后的步态改善。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1;90(2):137-149. doi:10.1097/PHM.0b013e318201741e.

   摘要:

  •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脑瘫儿童中使用步态训练器进行重复性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 设计:在这个随机对照试验中,18名患有双瘫或四肢瘫痪的脑瘫儿童被随机分配给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采用G-EO末端效应机器人进行30分钟重复性训练,以及10分钟被动关节松动和伸展。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40分钟。每个受试者在2周内总共接受10次治疗。在10米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步态分析中,采用盲法评估治疗前后的表现,并进行1分钟随访。

  •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10米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髋部运动学、步速、步长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

  • 结论:在脑瘫患儿中,末端效应步态训练器进行重复训练可以提高步行速度、耐力和步态参数。

想要了解更多GEO步态训练系统,可以查看往期文章《G-EO步态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商务合作:010-85800229

官网:www.pukang.com.cn

邮箱:market@pukang.com.cn